当前位置:卢氏县人民政府 > 卢政 > 文章详情

卢氏县2018年烟叶生产工作意见

发布时间:2018-03-12 00:02 来源:卢氏县县政府

为充分发挥烟叶生产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全县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巩固烟叶支柱产业地位,推烟叶产业转型升级,现就2018全县烟叶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大精神为指引,以“坚持市场取向,提升质量信誉,严格规范管理,促进烟农增收”为方针,以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以提升烟叶质量、打造生态特色品牌为重点,强化过程管控,狠抓技术落严格绩效考核,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全县合同种植面积7.2万亩,收购计划19.05万担,实现烟叶产值2.4亿元以,烟叶税5200万元以上。

(二)质量目标: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65%以上,等级纯度85%以上,调拨烟叶的适配率和出片率达到卷烟工业标准要求。

(三)经济指标:亩产值3500元以上;有效产量132公斤/亩;上等烟比例55%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优化生产布局,稳定种植规模按照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全面落实订单生产,严格按计划落实种植面积确保烟叶生产稳定、可控一是坚持“三优化”原则烟区布局上,要坚持将种植计划向生产条件好、生态条件优、烟叶质量高、烟农诚信意识强的最适宜区转移,向大乡、大村、大组、大片集中烟田选定上,严格控制高产烟田、病害发生重、连作时间长的烟田,大力推广轮作调茬、钩机深翻调茬开垦新烟田调茬,提高烟叶品质,减少病虫害发生;在烟农优化上,坚持“稳中、控大”思路,稳定种植规模在1520亩经营能力强、技术措施落实好、合同履约率高的职业烟农队伍,淘汰5亩以下的种植小户,稳定贫困户种植面积,严格控制4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二是强化合同管理充分发挥合同签订的导向作用优先保证生产水平高、信度好的烟农和具有一定种植基础的贫困户需求合同签订要细化到部位结构和上中等烟比例,严格实行“三精工作法”,把合同签准签实,进行公开公示要加强对合同签订工作的监督检查,强化烟站、烟农的合同履约意识,严格按照合同组织生产,确保种植规模稳定收购计划完成

(二)坚持良种种植,打造特色品牌。目前,我县尚未真正形成烟厂满意、烟农能够接受的当家品种,品种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多、乱、杂的状态,烟叶质量差异较大,特色不够明显,产需矛盾依然突出。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全县烟草战线要充分认识良种种植对烟叶生产和烟区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将其作为提升质量信誉,打造特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点,集中力量,抓实抓好。二是要以工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云烟系列品种的主导地位,持续推进品种优化,形成以云烟87为主,其他品种搭配种植的品种格局。每个乡镇和烟站(点)都要规划建设一个高标准的云烟系列品种展示园,发挥示范引导作用。要加强技术培训,强化技术指导,严格落实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彰显品种特性,提高广大烟农对优良品种的认可度、接受率。三是县烟草公司要加快烟叶品种试验、示范、引进,紧跟市场形势,加快培育新的当家品种,彻底解决我县烟叶生产的品种困局。

(三)落实关键技术,提升质量信誉坚持“质量就是生命,信誉就是市场”理念,聚焦生态特色烟叶品牌,突出问题导向,认真破解制约烟区发展的土壤、施肥、病害、烘烤等技术难题,及时调整生产技术方案,优化关键技术,系统解决烟株营养、病虫害防治、成熟度等问题,改善烟叶品质,为生态烟叶品牌培育和烟叶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一是大力推进土壤保育。要从烟区长久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宣传土壤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改、翻、调、净”四字方针,以增施粗粪、烟田深翻、调茬、禁用非烟用物资为重点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蓄水保墒供肥能力。在全县基本烟田禁止使用含氯化肥、重金属超标化肥、化学除草剂非烟草推荐农药二是大力推进“中棵烟”培育。突出抓好栽期、密度、施肥、打顶四项技术落实,“中棵烟”培育贯穿烟叶生产过程。要摒弃云烟系列品种“移栽越晚越好”的认识误区,坚持适时移栽、适时采烤。洛河沿岸烟叶要5月15日移栽结束,西南山烟区要在5月20日移栽结束。要广泛开展小苗移栽示范,前移烟叶生产周期,确保“十一”国庆节前采烤结束。坚持实行合理密植,每亩种植密度达到1100株以上协调产量和质量关系力争高产优质。要注重“控氮补磷增钾“降氯补硼增锌”,实行平衡施肥做到基肥和追肥相结合,底肥、穴肥和叶面肥相结合,使施肥量、施肥时间与烟株生长发育规律相吻合。深入推广“二次打顶技术”杜绝“伞状烟”“大、深、厚”烟叶。同时,要抓好培育壮苗、豆浆灌根、团棵期揭膜培土旺长期下部叶优化、适时采收烘烤和“绿色植保”等技术措施的落实三是大力示范广水肥一体化采烤一体化、废旧地膜回收“三项主推技术”。在地势平坦、水源条件较好的杜荆示范区建设水肥一体化示范田100亩,示范滴灌2000亩6座以上连片烤房群推广“1+N”采烤技术指导模式3万亩,在杜荆示范区推广“采烤分一体化”组织模式2000亩推广增厚地膜回收利用5万亩。

强化示范带动,提升整体水平。着力打造杜荆百里生态烟叶长廊”和“东坪峰云高山生态烟示范区”两个市级现代烟草农业核心示范区,为全县烟叶生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杜荆百里生态烟叶长廊要按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生态烟叶展示区和产业扶贫先行区定位,着力抓好“水肥一体化、采烤分一体化以及增厚地膜回收利用”三项主推技术落实,着力解决好上部叶营养不平衡和成熟度不够两个问题。东坪峰云高山生态烟示范区要立足打造江苏中烟高端核心原料基地,进一步优化集成关键生产技术,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充分彰显卢氏烟叶风格特色。同时,要高标准建设县级示范方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全县整体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五)实施精益管理,推行“专分散收”。一是继续推行生产网格化管理。按照“基地单元—片区—网格”框架做实基地单元组织架构,每400亩600亩为一个生产网格,1个生产网格配备1名烟叶技术员,实现以片区组建基层管理服务团队,以网格组织生产,开展合作社专业服务,形成“单元管理、片区组织、网格实施”的基层管理运行模式。二是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对已建立的烟叶专业合作社,要从专业服务深度、经营队伍建设、业务拓展、规范管理四个方面,着力加强合作社能力建设,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强合作社专业队伍技术培训,加强扶持引导,积极拓展机耕、植保、采烤、分级等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三是推行烟叶“专分散收”。今年全县统一实行烟叶“专分散收”制度。县烟办、烟草公司和产烟乡镇政府要大力宣传,精心组织,切实加强分级人员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抓好检验员管理,使广大烟农尽快适应新的收购模式,确保此项工作顺进行。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加强县、乡、村三级行政指挥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明确烟叶生产责任目标,完善激励机制,达到组织健全、体系完善、经费落实、工作到位。根据工作需要,产烟乡镇要选配得力人员,充实烟办力量,专职专责,加强对烟叶生产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各产烟村要配好抓烟专干,选好村组技术员,确保烟叶生产任务和技术措施落实到位。要广泛宣传烟叶的产业优势、扶持投入政策和有关优惠政策,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形成支持烟叶生产发展的合力。

(二)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一是认真落实“二六二”产前投入政策,强化投入责任,明确投入标准,确保投入到位。产烟乡镇要拿出一定资金,用于生产投入。二是县烟草公司要积极争取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加快烘烤设施维修改造及小型实用机械配套建设三是对烟农继续实行生产投入补贴扶持政策,对集中连片的烟田和示范园实行重点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四是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新建杜关十字路炮台,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建设,做好防雹增雨工作。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努力提高综合防治效果。积极完善烟田灾害补偿赔付机制,实现烟田保险全覆盖,降低种烟风险,维护烟农基本利益。

健全机制,优化服务。加强对烟叶生产的过程管理和环节检查考核,健全完善县—乡—村烟叶生产检查考核体系;严格落实公司—烟站—职工—烟农层级督查考核机制。在整地起垄、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烘烤收购等重点环节采取以集中观摩为主要形式的检查考核,以检查和考核促进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要加强烟农诚信体系建设,搞好对烟农的培训,严格落实“烟农双百分”考核机制,做到一个环节一个作业单,按环节单独进行培训、考核和奖惩,充分调动涉烟职工和烟农的积极性,提高烟农的诚信度和技术落实到位率。各产烟乡镇、县烟草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深入一线,搞好各环节、各层次的生产服务和技术指导,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水平。要严格责任目标考核,结合面积、产量和技术到位情况,进行奖惩。各产烟乡镇、县烟草部门,要继续实行各种层次的包乡、包村、包站责任制,所有技术人员要全部分包到村到户,推动烟叶生产潜力挖掘和水平提升。

(四)落实政策,严格奖惩。抓好烟叶生产,县政府将继续从烟叶税中提取烟叶产值1%的资金,作为烟叶生产专项经费,由产烟乡镇调配使用;县财政从烟叶税中提取2%,作为县烟叶生产工作经费;县财政从烟叶税中提取2%,作为县烟叶生产发展基金;县财政从烟叶税中提取1.5%,作为县烟叶抗灾减灾基金。同时,县政府对烟叶生产的各项任务将进行严格考核,参照有关办法对超额完成烟叶产值及税收任务的烟叶生产相关单位和乡镇予以兑现有关政策,真正体现奖优罚劣,切实调动烟叶生产的积极性。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