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卢氏县人民政府 > 政务通报 > 文章详情

政府快报第二期

发布时间:2024-10-09 10:01 来源:卢氏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我县聚力发展四大经济 激发消费新活力  一是紧盯暑期经济。依托豫西大峡谷、豫西百草园、翁城瀑布、栖云山庄等文旅康养资源优势,抢抓暑期师生放假机遇,开发双胞胎漂流大赛+篝火晚会+民宿”“购物+美食+亲子运动等消费业态推出亲子套房、亲子套餐、师生门票优惠等一系列引旅促销政策,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来卢氏康养度假、纳凉避暑,实现消费收益5000余万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二是激活夜间经济。完善食品安全、治安消防等配套管理措施和保障机制,整合特色美食、购物娱乐、文化旅游、体育康养等业态,创新开展夜食、夜购、夜娱、夜游、夜健、夜宿六大活动,改造提升特色商业街区、夜间消费聚集区,开辟洛河中桥两侧夜市、口袋公园等。截至目前,建成夜间聚集区6个、夜游景点3个,完善配套设施8处,开展消防、卫生等检查12次,现场整改问题26个。三是聚力节会经济。充分挖掘人文、区位、生态等综合优势,精心筹办连翘花季、杜鹃花季、物交会、中医药文化夜市四大节会”。以此为契机,举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体育赛事等多项活动,持续做好赏花游、踏青游、纳凉游、采摘游等主题营销,打好节会经济组合拳。截至目前,策划实施节会及各项赛事12场次,吸引游客782.59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9.74亿元。四是壮大网络经济。构建城乡客运+农村物流+邮政快递的资源共享、客货兼顾、运邮结合联合体,采取农特产品+龙头企业+电商销售+物流配送模式,通过畅通快递物流配送、补齐通信设施短板、引导线上+线下消费等举措,聚力销售食用菌、林果、中药材、蜂蜜等优势特色产品,全面刺激大众消费,持续激发消费活力。截至八月底,建成食用菌交易市场3个、核桃交易市场1个、县级快递物流配送中心1个,培育电商主体60余家、电商运营人员600多人,电商交易额突破80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亿元。

县文广旅局多措并举推动生态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政策驱动。高标准修编完成《卢氏县旅游总体规划》《卢氏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卢氏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一体两翼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卢氏县加快酒店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文旅康养产业奖补标准》等优惠政策推进乡村旅游规划实施和落地。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0个乡25个行政村完成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二是创新经营模式破解融资难题一方面实施旅游+金融+企业+农户模式引导企业利用扶贫贷款农户以土地、房屋等资源入股通过合作经营、劳务增收、订单农业等方式形成景区与农户互促共进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实施市场主体+村集体经济模式实现合作共建共赢。截至目前,豫西大峡谷景区融资 4000万元与新坪村合作建设豫西百草园豫西百草园融资3000元,对景区提质改造,建成集中草药种植、中医药养生、水果采摘、特色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生态旅游示范园狮子坪乡围绕瓮城瀑布和玉皇山景区开发动员群众筹资200万元建成淇河一水两岸百里山水画廊观光带打造星河小院等特色民宿。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承载能力。3个国家4A级景区通景道路已提升至三级公路标准,建成豫西百草园、汤河山水隐庐等7个乡村旅游游客服务中心在建游客服务中3。建成旅游公厕35个、文明旅游驿站1010旅游精品线路沿线民宿改造四是丰富旅游业态增加消费层级。围绕打造中西部深呼吸深睡眠体验区延伸拓展产品项目,培育山水、裸浴、民宿、运动、特色水果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同时因村打造不同定位的旅游点以点带面形成集休闲、体验、康养、观光于一体的全域旅游。瓦窑沟乡引资开发七星观龙谷项目目前一项目已完工,打造独具特色的康养旅游驿站,全县已有新坪村、汤河村、河南村等6行政村入选全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数量居全市第一。

县工信商务局一对一助企跟踪服务 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一是健全各级包联企业工作机制。落实一企一策、一领导、一局委、一专班、一企业的工作机制,在全县选101家成长性好、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明显的企业,重新确定由34县级领导、62家县直局委包联,由包联领导和包联局委研究确定工作专班。二是发挥专班服务效能。全面推行企业问题办理工作专班代理制,努力实现企业和职能部门零接触、企业和驻地群众零接触”,彻底打通企业要素保障工作中的堵点、难点,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工作,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是健全督导督查考评工作机制。全面建立健全企业包联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制定十佳服务单位评选办法,奖优罚劣。今年以来,包企局委一把手入企962包企专班入企1332次,收集问题661件,现场解决383工作专班代理解决问题216件,按照两个零接触助企服务工作机制对接有关部门解决问题62件。

文峪乡林下种药材 青山变金山 近年来,卢氏县文峪乡菠菜沟村发挥林下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引导农户发展以药材为主的林下种植经济,既保护绿水青山,又让农户增收,成为绿色富民的新亮点。一是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因地制宜引进发展了五味子、连翘、淫羊藿等中药材种植项目。二是党支部领办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土地流转,集中发展中药材产业,调整优化和有效利用了现有土地资源,推动了产业规模化发展。抓好产业项目的标准化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提高了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菠菜沟村集体种植中药材100亩,带领村民种植600亩,连续3年集体经济收入在2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发放分红资金8.2万多元,惠及200余农户,村民收入翻倍提升。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