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卢氏县人民政府 > 政务通报 > 文章详情

政府快报第4期

发布时间:2025-03-07 10:27 来源:卢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县农业农村局四新”引擎驱动 助力中药材产业强势腾飞 紧握“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思维”四大抓手,全力推动以连翘为核心的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品种:厚植产业根基。深化与中国工程院、河南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全省最大连翘科研科普基地,选育4个本地良种,推广无性繁殖技术,建成200余亩高效标准化栽培基地和200余亩提质增效基地,全面提升连翘产量与品质。新技术:赋能龙头崛起。聚焦中药饮片加工及生物医药领域,推动产业升级,成功入围河南省国家级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投资建设特效新药生产一体化工程,并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神农天然牛至科技研究院等机构合作,拓展中药材在兽药领域的应用。新工艺:融合催生硕果。搭建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融合,遵循“技术引进、育强龙头、叫响品牌”的三产融合示范模式,推出连翘茶、饮料及提取物系列产品,助力乐氏同仁制药厂完成升级,具备生产中成药4个剂型50个品种及200个中药饮片品种的能力。新思维:开拓多元业态。构建“中药材+”多元业态,成立中药萃取研发中心,瑞之恒药业获批40个兽药制剂生产批号,年产量达5000余吨;依托中医院打造卢味堂药膳馆,开发160多种中药饮品与200多道药膳菜品,开拓中药消费新市场。通过四大举措,我县正将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胜势,驶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航道。

县医保局多措并举 促进“三医”协同高质量发展 通过深化医改、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推动“三医”协同发展,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深化DIP支付改革。推动医疗机构从传统付费模式DIP付费转变,开展多频次政策培训,搭建医保行政、经办、医疗机构和信息技术人员无缝衔接的交流平台,提升数据质量和治理能力,建立支付分析通报制度,强化审核监管,有效遏制“低标入院、高编高套”等违规行为。强化医保基金监管。通过日常考核、专项稽核、网络监控等方式,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做好问题线索移交、建章立制和典型案例通报。累计查处违规定点医药机构70家,追缴违规金额230余万元,中止或解除医保服务协议11家,进一步压实基金使用主体责任,确保基金安全高效使用。优化医保公共服务。推行“减证便民”行动,实施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制等便民措施,将零星手工结算时限缩短至20个工作日;推动经办业务下沉,全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均设置医保窗口,提供参保登记、信息查询等服务;开通村卫生室门诊统筹直接结算,取消就医限制,推进生育保险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和生育津贴“免审即享”;推广门诊重症慢性病“网上申报”和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实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理。实施以来,120余人享受生育津贴“免申即享”,140余人实现生育保险异地结算,1000余人完成门诊慢病网上申报,群众就医报销满意度显著提升。

县人社局聚焦产业需求 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以高质量就业培训为抓手,推动劳动者从“有工作”向“好工作”转变。一是以就业服务为导向,提升培训精准度。聚焦脱贫户、监测户等重点群体,开展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巩固脱贫成果;围绕高需求工种,采取“校校合作”“送训上门”等模式,将培训项目下沉至乡镇、社区,实现“家门口学技能”集中组织“定向输出”,实现就业无缝对接。二是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提升培训匹配度。聚焦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依托省内职业院校资源,积极开展院企联合的企业职工新型学徒制培训,构建电工焊工、家政服务、中式烹调等多元化培训体系。围绕食用菌种植、果树嫁接、中药材管理,邀请专家开展品种改良、种植技术、电商销售等方面授课交流,构建产学研用贯通的科技创新联合体。三是以劳务品牌建设为导向,发挥培训核心作用。“卢氏菇农”“卢氏叉车工”“卢氏焊工”“卢氏电工”等特色劳务品牌,通过技能培训输送5600余名技能人才至江浙地区务工,提升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和收入水平,推动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全产业链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近4年来,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4.63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7万人次。焊工、叉车工等定向培训就业率达98%以上,月收入达8000-12000元,显著提升就业质量。

我县持续推进“政采贷”业务 “贷”动中小企业新活力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推行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政采贷”),建立“政采贷”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联合金融职能部门定期组织建行、农行等金融机构召开会商会,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宣传引导,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推动“政采贷”工作落地见效。协调银行、采购人、供应商多方协作,引导金融机构简化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成本、缩短审批时限至5个工作日内,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开辟融资“绿色通道”,实现金融扶持高效便捷,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采购人和代理机构在采购文件中嵌入《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政策告知函》,并与中标通知书同步发送,明确供应商可凭政府采购合同直接申请贷款,确保政策直达企业。累计为34家中小微企业提供47笔融资服务,融资规模达3.31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下一篇: 政府快报第3期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