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卢氏县人民政府 > 农村事业 > 文章详情

卢氏县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2-12-07 13:45 来源:卢氏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

为推动我县在乡村建设上实现更大突破、走在全市前列,根据《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门峡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三政办〔2021〕30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发展目标,科学编制乡村规划,积极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制定完善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重点45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实施一批项目,确保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到2025年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乡村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建成一批美丽宜居乡村,有条件的村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

二、工作重点

(一) 科学编制乡村规划。2025年年底前构建完成县域国土空间一体的规划体系,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三级规划传导顺畅、衔接有序、实施有效,实现乡村地区规划全覆盖 。优化城乡用地布局,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保障乡村用地空间,在编制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时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统筹安排不低于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引导村庄建设行为,合理划定村庄建设边界,有序管控村民自建住房建设。注重塑造乡村特色风貌,明确各地乡村风貌塑造方向。保障规划有效实施,从严把控乡村规划水平和质量,加强村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探索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

(二)推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往村覆盖、向户延伸,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1.实施县域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优化路网结构,加强质量监管和公路养护,推动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农村物流服务便捷化。“十四五”时期新增乡镇运输服务站16个以上。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广覆盖、深通达、高品质的农村交通网络、客货运输网络,实现行政村最多换乘一次客运公交即可到达县城比例达到100%。

2.实施农村供水保障行动。开展供水规模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和管理市场化的农村供水“四化”工程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供水保障。2025年年底前完成《卢氏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建设任务,县域城乡供水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地表水源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0%以上。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6%,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

3.实施县域城乡清洁能源建设一体化行动。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提升水平,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因地制宜开发风能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提升农村地热能利用水平,实施“气化乡村”工程。2025年年底前全县农村地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压减至10小时以内,农村电网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重点乡镇燃气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

4.实施县域城乡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一体化行动。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水平,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2025年年底前全县5G基站数量达到500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农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持续提升。

5.实施县域城乡广播电视建设一体化行动。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完善县域节目传输覆盖,全面推进“智慧广电十公共服务”。2025年年底前广播电视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水平在县域内实现城乡大体一致,形成终端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的五级应急广播体系,基本实现全县无线数字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和县级融媒体中心节目信号接入IPTV直播频道。

6.实施县域城乡物流体系建设行动。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加强县域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县域农产品供应链体系。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设施完善、运转高效、多方协同、绿色创新的县域城乡物流体系,行政村快递物流服务通达率达到100%。

7.实施农村房屋品质提升行动。健全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农村房屋建设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 (名村)保护。2025年年底前形成完善的农村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完成农村既有房屋安全隐患整治,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全县农村房屋建设品质显著提升,建筑特色与村庄风貌初步显现。

(三) 推进县域内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1.实施县域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行动。优化县域乡村学校布局,统筹城乡师资配备,改革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乡村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积极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 2025年年底前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公办园占比达到5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占比达到80%以上。建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

2.实施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行动。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提升县域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乡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乡村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社会化发展 2025年年底前实现建设三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县乡两级形成至少1个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实现“七个一”达标。

3.实施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行动。高质量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对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构建高效协同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升级、薄弱乡镇卫生院达标和公共产权村卫生室建设,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到2025年,基本建成优质高效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得到合理控制,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50种以上常见病实现基层首诊,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达到70%以上。50%的乡镇卫生院建成社区医院,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到90%以上;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类别执业(助理)医师、1名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全科医生、2名高级职称临床医师;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达到45%以上并普遍实行“乡聘村用”。

4.实施县域社会保障均等化行动。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的关爱服务,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到2025年,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显著提升,城乡低保标准之比缩小到1.3:1左右。残疾人 “两项补贴”标准明显提高。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以上,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充分发展。县乡村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实现乡镇 (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县域内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县域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步提高,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

(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切实提高改厕质量,强化后续管护服务,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完善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整体提升村容村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积极开展“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五美庭院”建设,有序推进农房及院落风貌整治。2025年年底前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实现应改尽改,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左右,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全覆盖,3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 “四美乡村”建设标准,50%以上的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美丽小镇”建设标准,50%以上的农户庭院达到“五美庭院”建设标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 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建立县乡村三级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卢氏县乡村建设行动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同志任副组长,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县政府有关部门,协同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围绕重点任务,成立行动专班,由县级领导任专班组长,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重点任务推进落实。

(二) 抓好分类推进。科学把握不同地方变迁发展趋势,开展分类指导,走出各具特色的乡村建设路子。城郊融合类村庄重在强化规划发展管控,按照基础设施城镇化、居住管理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标准纳入城市统一管理。拓展提升类村庄重在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率先建设 “四美乡村”。特色保护类村庄重在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传统建筑、民风民俗保护,在保持原生态环境和村庄传统格局基础上有序推进村庄更新改造,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等环境友好型产业 。整治改善类村庄重在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重点补齐公共设施短板。搬迁撤并类村庄重在按照靠县城、靠乡镇、靠园区、靠景区原则进行安置,并妥善处理好搬迁后续问题。

(三)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建设多元投入格局。强化资金整合、资源统筹,公共财政加大向“三农”倾斜力度,加大对乡村建设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支持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中符合条件的项目,建立高质量项目储备库。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广普惠金融“兰考模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和涉农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持续扩大乡村建设领域社会资本投入。

(四)夯实部门责任。县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本行业、本领域乡村建设职责,研究谋划配套措施,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各司其职、共同履职、齐抓共管的乡村建设工作体系.乡村建设重点任务行动专班办公室所在部门,要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专项工作台账,推动建设任务落实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