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卢氏县人民政府 > 公共文化服务 > 文章详情

卢氏莘川坊

发布时间:2025-02-24 08:43 来源:卢氏县委宣传部 作者:

卢氏莘川坊

一、综述

莘川坊位于卢氏县城关镇西大街南北两侧,东至南、北大街,西至新建路及伏牛路以南,靖华路以北,中兴南路两侧,占地80亩,总建筑面积为6.32万平方米共计29栋建筑,是一游、玩、吃、住、购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体验古街。

2022年8月开工建设依托卢氏县城隍庙文化元素,采用汉魏建筑风格,打造一个创新的、复合型的多元生态文化综合体地标。规划建设民国银行、卢氏宗祠文化馆、卢氏红色文化展览、青少年活动中心、卢氏古八景等文化景点,以及戏曲文化台、特色美食街、温泉特色酒店等内容,打造一座多元化旅游体验古街,恢复卢氏古城魅力,激发卢氏旅游经济,被河南省列为2022年的省级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莘川坊作为卢氏县的地标性街区, 建成后,将为卢氏县增添一副文化旅游名片,与卢氏豫西大峡谷、双龙湾景区、熊耳山景区、玉皇山景区等进一步扩大卢氏旅游版图,扩大“清清卢氏、千年古城”影响力。

  二、基本信息

  中文名:卢氏莘川坊(卢氏莘川坊商旅文化综合体)

  占地面积52860㎡

  外文名Lushi Xinchuan Fang

  建筑栋数:29栋

  地理位置:卢氏县城关镇西大街南北两侧

  始建时间2022年8月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景区类型:大型汉魏风格仿古建筑群步行街

  门票价格:免费

  建筑面积:63233㎡

三、历史沿革

夏商时期:卢氏地区在夏商时期即被称为“莘川地”,属黄河流域文明核心区,与“河洛文化”密切相关。洛河在此处的“洛出书处”是河图洛书传说的发源地之一,进一步强化了其历史地位。

周代:西周时期属虢国领地,战国时曾为晋、韩属地,秦代划入三川郡。这一时期的行政区划虽屡有变更,但“莘川”作为地域名称仍被沿用。

据现代考古出土战国韩国兵器有“七年卢氏令”戈以及秦封泥有“卢氏丞印”断定,卢氏建县于战国时期韩宣王七年,即公元前319年。

卢氏古为尊卢氏部落,属于伏羲氏的分支,后演变为古卢氏国;古籍《路史·国名纪》有载:“卢氏,古国名”此外,《山海经》《乐记·武之乐》《北山经》《水经·洛水注》等,均有卢氏古国的相关记载。

“莘川”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也蕴含人文意义。如清代《卢氏县志》记载,“莘川”寓意“人民勤劳”,与卢氏当地农耕文明和山区民众的坚韧精神相呼应。此外,传说卢敖在此得道成仙,范蠡与西施曾隐居于此,孔子周游列国时亦在沙河传道,这些历史人物的活动为“莘川”增添了文化厚重感。唐代文献中多称卢氏为“莘川”,明清地方志亦沿用此名,直至近现代仍是卢氏的文化符号。

“莘川坊”,即为结合卢氏县“莘川”大地名称的由来及其所蕴含的自然特征、历史沿革、文化内涵与地名演变,立足卢氏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古迹、神话传说、民俗风情及相关文旅产业资源,依托卢氏原有的城市肌理,将现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作坊、传统技艺、非遗文化及民俗文化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协调景观风貌,体现卢氏地域特征,民俗特色和时代风貌。全面展示古城文化、民俗文化,以城市有机更新结合历史记忆再现,重塑千年古城,再述卢氏故事成就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四、主要景点

莘川坊项目融合了卢氏“古八景”的精髓,并创新演绎为新八景,“古八景”如下:

1. 东涧瀍桥

位于卢氏县城东门外,古时护城河(瀍河)与东沙河(涧河)交汇处。此桥最初为木制吊桥,桥下水流清澈,行人倒影如画。清代诗人郭光澍曾以“东望弥漫荡客眸,涧瀍二水若争流”描绘其壮丽,后桥在清光绪年间损毁,但仍是八景之首。

2.高村古渡

地处洛河畔的高村,因古时洛河无桥,渡船成为南北交通要道。此处柳树成荫,附近有万寿宫、八蜡庙等宗教场所,信徒往来频繁,形成独特的山乡渡口风光。清代县志记载其“津头古渡涛声急,飞棹横流一叶轻”。

3.南寺晓钟

位于文峪乡南窑村,兴国寺(俗称南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鸣钟,钟声悠扬,响彻洛水两岸。寺院原址在洛河南岸,后迁至半山腰,晨钟暮鼓与山水相映成趣。

4.西霞晚照

横涧乡照村因冬日夕阳余晖洒落洛河上空得名。落日余晖映照村后的乔家窑,形成“殷红矗落蔚蓝天,斜照西峰翠霭连”的绚丽晚霞景观。

5.洞庭明月

位于县城西北的洞庭沟,村中有一湖,湖北岸有一株高大的月亮树。月圆之夜,树影与明月共映湖中,形成“寒潭似有骊龙卧,皎皎珠光满洞庭”的奇景。

6.柳林烟雾

东明镇东坪村的柳林自然村,因东沙河穿流而遍植柳树。清晨或雨雪后,雾气笼罩柳林,宛如轻纱覆面,诗云“无限浓阴笼雾密,一湾流水洒轻尘”。

7.熊山积雪

熊耳山冬日积雪经久不化,山势巍峨,有联赞曰“熊山不墨千秋画,洛水无弦万古琴”。春夏之际,此处亦是观日出的绝佳地点。

8.铁岭层云

县城北20公里的铁岭,古道险峻,云海缭绕群峰。登顶可览“靉靆烟岚横岫出,浮云嶂底结云台”之景,春时槐花飘香,更添诗意

新八景:

基于古八景的历史意象,通过现代设计手法活化利用,通过光影科技、沉浸式体验等创新形式打造出文化门、鎏光青史、荷塘缠桥、西霞水街、晨钟夕鼓、坊间古渡、洞庭明月、柳林烟雾“新八景”。

1. 文城市形象与历史文脉的融合

以卢氏古城门文化为基底,结合现代城市设计,结合旅游集散、城市文化展示窗口等功能,打造标志性文化地标。

2. 鎏光青史:历史文化与光影科技的创新结合

依托卢氏深厚的历史底蕴(如河洛文化发源地),通过光影秀、沉浸式展演等形式再现历史场景。

3. 荷塘缠桥: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

以荷塘、栈桥为特色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清新脱俗的氛围,让人在喧闹的城市之中仿佛置身于古典园林与现代审美交织的梦幻空间之中。

4. 西霞水街:古镇活化与商业赋能

洛河景观带为灵感,打造滨水商业街区。结合传统建筑风貌与现代业态(如民宿、文创市集),形成“山-水-街”一体的休闲空间。

5. 晨钟夕鼓:传统文化与时间仪式的现代演绎

延续古八景“南寺晓钟”的文化意象,在规划的中心广场依托汉魏仿古建筑,结合定时鸣钟、民俗表演等活动,提升游客参与度。

6. 坊间古渡:渡口记忆与互动功能转化

参考古渡口“高村古渡”历史场景,以特殊纹理石材地面比作河水,在其之间打造滨水驿站,保留渡船、码头等元素,融入观景平台、休闲茶吧等现代功能,再现“津头古渡涛声急”的诗意。

7. 洞庭明月:生态保护与诗意场景延续

延续古八景“洞庭明月”的自然意境,依托建筑的灯光氛围渲染,打造“月映湖光”的沉浸式体验区,结合商业发展生态民宿,形成文旅联动。

8. 柳林烟雾: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结合

借鉴古八景“柳林烟雾”意境,通过“烟雾”意象的景观化设计(雾森系统装置),搭配柳树景观绿植,增强视觉吸引力。

五、文化背景

卢氏县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双千年古县,位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段,是河洛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地处豫陕交界,是中原文化、关中文化和陕南文化的交融过渡地带,具有多元融合的特点。莘川坊项目作为商旅文化综合体,依托卢氏城市发展,糅合各类历史文化,塑造别具一格的商业新街区,打造具有卢氏地域特征和民俗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六、价值意义

1、艺术价值

卢氏莘川坊项目在艺术上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采用汉魏建筑风格,并依托卢氏县城隍庙的文化元素,致力于打造一个创新的、复合型的多元生态文化综合体地标。通过古色古香的商业街巷建筑手法,将现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作坊、传统技艺、非遗文化及民俗文化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全面展示卢氏县的古城艺术和民俗艺术

 

2、社会价值

卢氏莘川坊在社会价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满足市民对文化性和体验性商业的需求,还能提升卢氏县的城市形象,打造成为一张亮丽的文化旅游名片。项目全面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后,将与卢氏豫西大峡谷、双龙湾景区、熊耳山景区、玉皇山景区等进一步扩大卢氏旅游版图,促进卢氏县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为卢氏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文化价值

卢氏莘川坊深入挖掘了卢氏县的历史文化底蕴,依托卢氏原有的城市肌理,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开发、分步实施。巧妙地融合了卢氏古八景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演绎,将其升华为新八景,赋予了这片土地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风貌。同时,项目还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卢氏的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卢氏的文化魅力,提升了卢氏文化旅游的特色和影响力。






上一篇: 扁鹊
下一篇: 卢氏老区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