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卢氏县人民政府 > 建议提案办理 > 文章详情

关于对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5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5-16 09:54 来源:卢氏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

焦艳红、翟清林、雷燕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持续壮大‘五条’产业链,加快构建农工贸游一体化”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打造现代化特色农业强县为目标,聚焦食用菌、中药材、果品、蜂四个特色农业产业,注重宏观引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强基础扩规模、延链条增效益,不断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

一、立足实际,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县委县政府始终立足全局,着眼未来,谋篇布局全县产业发展。由脱贫攻坚期提倡的“菌药果”,到过渡期提出的大力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以连翘为主的中药材、以核桃、苹果为主的林果业、蜂产业”四个产业链,再到今天的着力构建“三区、五园、两中心”的“农工贸游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县农业产业布局更加合理、高效,发展方向不断明确、路径更加清晰,差异化区域协同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二、聚焦四大产业,建强特色产业链

食用菌。按照“一带”(南水北调特色产业示范带)、“二镇”(横涧菇香小镇、朱阳关产业强镇)、多点(菌棒加工产业基地、食品加工产业基地、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空间布局,着力在科技研发上下功夫、在精深加工上求突破、在打造品牌上做文章,持续强链。一产方面:推广好品种、好技术、好模式,扩量、提质、增效。建立菌种种质资源库,发力菌种研发,争取更多实质性突破,以高品质菌种引领国内食用菌生产,持续完善关键支撑设施,持续加大对新建或改造现代化菌棒加工厂的投资力度,持续改造出菇设施,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一年两季出菇成为常态主流。二产方面:招大引强、链式发展、集群突破,着力与国内头部食品加工企业和保健品加工企业合作,重点发展菌菇大众即食食品加工、预制菜加工、提取萃取加工。三产方面软硬结合、抱团发展,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做优服务,做大贸易。健全县村投、乡联合社、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三级组织服务体系,建好城区的综合物流园和节点乡镇的仓储、烘干及交易设施,激活“特色产业+智慧物流+金融服务+线上交易”的大数据平台,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新交易体系、仓储物流体系、质量检测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全产业链溯源体系。同时,探索产业+旅游新业态,开发食用菌产业精品旅游路线、研学科普路线,打造田间课堂。通过一二三产联动发力将卢氏打造成国内知名“中国香菇第一县”、国内闻名的“菌菇食品加工强县”、国内最大的“食药用菌提取加工基地”、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菌菇交易中心”。

中药材。按照“一带”(以连翘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示范带)“三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区、中药材加工商贸流通区、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多点”(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高效野生资源抚育基地、高品质产地初加工基地、知名生物医药加工基地、休闲科普观光基地)的空间布局,发挥资源品种优势,以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以强龙头育主体为重点,以完善服务体系为支撑,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产方面着力提高标准,加强院县共建合作,发展以连翘为主,山茱萸、黄精、苍术、白及、丹参、五味子为辅的道地中药材种植,稳定种植面积,提升管护水平,打造GAP基地,持续提升种苗繁育水平和标准化发展能力,确保全县中药材面积稳中有进,推动中药材高质量标准化发展。二产方面:聚焦做大做强,依托综合物流园,合理布局加工商贸点,建强中药材加工仓储物流贸易体系,让资源实现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加快培育中医药龙头企业,发展中药饮片加工、生物医药加工、保健食品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招大引强深加工企业,着力推动瑞之恒药业、涵越健康、乐氏同仁全面投产运营。三产方面:突出特色品牌,加快构建“集体经济工作专班+县农投公司+乡镇联合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三级组织服务体系,依托县综合物流园、乡镇交易市场,完善交易设施,优化交易流程,实现交易便利化、规范化,全面提升卢氏县在中药材产品定价、议价方面的主动性和竞争力,着力打造“豫西中药材贸易集散地”。以花为媒,强化品牌包装,持续扩大卢氏以连翘为主的中药材影响力。打好道地药材品质牌,打造一批中药材观光休闲基地、医疗康养、科普研游基地,提升卢氏中药材知名度,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果品。按照“两基地”(核桃“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卢氏县水果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两区”(核桃交易区、核桃深加工示范区)、“五带”(范里-东明核桃、玉露香梨林果产业带,文峪乡核桃、大樱桃林果产业带,沙河乡核桃、玉露香梨林果产业带,官道口镇核桃、苹果、秋月梨林果产业带,五里川-朱阳关核桃林果产业带)的发展布局,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推动核桃、苹果、梨、大樱桃等林果品种换优、品质提升、产量提高,持续加强产品认证和扩大线上线下宣传,提升卢氏林果产品市场竞争力。干果,重点发展以核桃为主,花椒、板栗、扁桃等特色经济林产品为辅的林果产业。按照“稳规模、强示范、抓改造、提品质”的思路,实施核桃低质低效园改造,加快核桃产业由量到质的转变;依托华阳食品、原荣农业、民兴农产品公司等企业,通过院县共建、院企全作等形式,加快产业升级,开发核桃饮片、蛋白粉、保健食品、休闲食品等新产品,实现企业加工产能和产品质量双提升;依托林果产业,打造一批集田园观光、林果采摘、农耕体验、科普研学、乡村民宿、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实现农旅融合发展。水果,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已初步形成的优势区域内,打造以北部山区官道口镇为中心的高山苹果产业带,以官道口镇和范里镇为重点的高山精品梨产业带,以文峪乡为中心的洛河沿岸优质大樱桃产业带,以瓦窑沟乡、五里川镇、狮子坪乡、双槐树乡、官坡乡、汤河乡、朱阳关镇等7个乡镇为主体的西南山区优质猕猴桃产业带。加强现代化果品示范基地建设,实施老果园基地改造提质,不断提高全县果品产量和质量,持续推动卢氏县果品产业蓬勃发展。

蜂产业。以建设“国家级蜜蜂生态友好型示范县”为总体目标,围绕“一业一游一园两区四社”(一业,高效优质蜂产业;一游,打造蜂产业、蜂文化、蜂旅游于一体的“蜂情小镇”;一园,打造国内一流的蜂业联创科技产业园;两区:建立“南山中蜂养殖保护区、北山意蜂规模发展区”;四社:扶持中蜂、意蜂、浆蜂、授粉蜂4个“中心合作社”)总体布局,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撬动、市场运作”机制,积极引进蜂产业龙头企业集聚发展,着力推进蜂产品精深加工业、蜜蜂授粉产业、“蜂业+旅游”三产融合协调发展,形成种类齐全、体系完整的蜂产业链。一产方面,要着力打造优质化蜜源基地,把发展“双百万亩”洋槐、百花蜜源林列入森林卢氏建设计划;加大养蜂技术培训力度,大力实施千户万众养蜂计划,着力培育一支职业化意蜂规模化养殖队伍;从严蜂业生产源头标准把控,规划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养蜂基地;加大蜜蜂良种的繁育推广,建设良种化繁育基地,重点支持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合作社,发挥其在标准生产、引领带动、“六统一”服务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形成“链主企业+中心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养蜂基地+养蜂户”的利益链接机制,提升组织化程度,推进蜂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品牌化,不断增加养蜂群众收入。二产方面,着重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建强蜂业联创科技产业园,完善蜜蜂产业园区各类功能,持续招大育强、引新引特、延链补链,在抓好蜂蜜、蜂蜡、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毒系列蜂产品开发生产的同时,研究拓展蜂食品、蜂日用化妆品、蜂保健品、蜂医药业、蜂康疗业等新业态、新科技、新发展领域,进一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打造新品牌,提升新价值,集聚新势能。三产方面,要做好“蜂业+”文章,紧密结合特色农业和旅游景区、景点、民宿,布局发展养蜂产业基地及销售网络,重点在东明、官道口、双龙湾、朱阳关等乡镇打造国家级现代蜂业产业示范村(园),在官道口镇南幽村规划建设一个集蜂产业、蜂文化、蜂事旅游、康养体验于一体的“蜜蜂小镇”,形成蜂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景观化、休闲化。着力打造国家级优质洋槐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管控绿色生产加工,规范“地理标志”商标使用,探索智慧化蜂业建设,建立5G大数据+蜂业场景应用物联网平台,建成蜂产品溯源体系。加大节会展会宣传推介,培育“原本卢氏”品牌。加强与重点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筹建“专家工作站”,在卢筹建高效蜂产品精深加工中试基地,为我县蜂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聚焦重点项目,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项目为王”,强化服务,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经济基石,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工作原则,农工贸游一体化专班围绕“研发—生产—加工—贸易—循环发展等关键环节,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节点化”的要求,截至目前,2024年计划实施项目13个,总投资约27.75亿元。投资3.8亿元的日产16万棒现代化菌棒加工产业园,即将开工建设;投资2亿元的省级食用菌菌种研发平台项目进展顺利;投资上亿元的南水北调绿色产业示范带提升项目,将新建日产10万棒的加工厂1个,提升改造菌棒厂1处,配套建设养菌棚,改造大棚遮阳设施;香菇辣条等菌类食品深加工项目,即将投入试生产,年可加工香菇系列产品3.8万吨;投资1.38亿元的珍稀菌类工厂化栽培项目,已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将新增1800万袋白玉菇、鹿茸菇生产规模。此外,投资3.2亿元的卢氏县综合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已达30%;已开工的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及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建设连翘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年可组培中药材苗3000万株,培育烟苗1000万株和其他果蔬苗木;核桃新品种引进及科技示范园提升项目,通过“院县共建”,已落实核桃高接换优400亩,核桃蛋白和核桃花茶开发项目与高校团队技术合作合同已经签订。菌药果蜂产业,齐头并进,农工贸游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强化组织,探索实践,提供产业发展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已经成立农工贸游一体化工作专班,设四个副指挥长兼链长,且各链明确设立链务专员,专班下设办公室,由农业农村局牵头,发改、林业、水利等部门配合,各单位有专门科室负责产业链业务推进,工作专班专责此事,常抓不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产业发展难点、疏通堵点,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二是强化服务企业意识。

“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推动“一领导、一局委、一专班、一企业”的“四个一”包联机制工作落实,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强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实行工作专班代办制,落实两个“零接触”,加快问题推进办理;树立“一家人”思想,增强“店小二”意识,发扬“三股劲”作风,提升服务能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推动我县企业更快更好发展。三是强化组织体系。多措并举推行资源整合、社企结合、三产融合的“三合模式”,“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建强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乡级联合社,利用村集体土地发展产业项目,或以村企联手共建、合作合资合营等方式入股参股企业发展相应产业,引导农户以统一供种、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方式参与村集体产业发展,形成“链主企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产业+群众+供应链金融”的组织联合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实现产业提升、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三方共赢”。是强化技术服本领。由聘请的产业指导员、特聘农技员、科技特派员,做好食用菌、中药材、林果等产业技术指导服务,探索推广“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农户+科技指导员”的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模式,前端由科研机构指导企业开展研发生产,避免龙头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出现的方向性或颠覆性的错误,少走弯路,少损失;后端由县里聘用的科技指导员经常性的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通过前后两端发力,把控产业发展最佳航向,让企业和群众少吃亏多挣钱,降低从业风险。

感谢您们对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2024年5月9日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