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是一切动力的源泉,更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今年以来,东明镇紧紧围绕县委“3733”工作布局,聚力实施“三项工程”,充分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的血性拼劲,推动全镇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东明镇有这样一位村支书,虽然年过花甲,却依然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虽为女性,但干起工作来,却毫不逊色,她就是东明镇当家村的“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武玉花。“农村绿化各方面搞得实在不错,你满意不满意?”“我可满意,咱这农村现在觉着有盼头儿。”正在与群众谈心的就是武玉花,从小吃够了清贫的苦,一直以来,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我是土生土长的当家村人,过去我这个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让我心里始终有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带领村里的老百姓,从贫穷中走出来、富起来,尤其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必须改变靠天吃饭这种困境。在干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对我打击也不小。但回头想想,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得要咬住牙,坚持干到底,干出点成绩,才能真正为群众引好路、带好头。”武玉花说。认准目标后,武玉花与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当家村的产业发展方向,并结合村情实际,提出了东、西、南差异化发展思路。“这几年,我们围绕东岭的烟、西岭的果、南边做养殖,推动产业聚集化、规模化发展。尤其是产业方面,由原来的800亩,现在发展到2300亩,2023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村集体经济达到了30万元。”武玉花说。党员做示范,群众跟着干。为了切实激发群众投身发展的热情,武玉花创新思路,带头发展起了养殖产业,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养殖行列中,当家村也成为我县乡村振兴中一枝独秀的“战斗鸡”。“我现在个人大概养有2万多只鸡,有卢氏绿壳蛋鸡、还有海蓝褐红壳蛋鸡,现在不光我个人养,也带动了周边群众,现在有五六家都在养卢氏鸡和红壳蛋鸡。我们村有10万只鸡,现在每一天鸡场产的蛋有4吨,运往卢氏的各大超市、各小门店,大商户、小商户都来咱这儿拉鸡蛋。”武玉花兴奋地说。在同事和群众的眼中,武玉花不仅是大家的致富领路人,同时还是一个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巾帼英雄,只要有武玉花在,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武支书是一个闲不住的村支书,平时村里的所有工作,她总是跑在前、干在先,带领当家村群众种植烟叶、发展果树种植,带领群众致富增收,她的这种精神深深鼓舞着我们,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当家村村委委员陈欣玉说。在东明镇,和武玉花一样自强不息的典型还有很多,“电商达人”卫飞舟、“鸡司令”耿军治、“十里桃园”农场主杜洋等,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影响和带动着更多的群众,通过勤劳致富、诚信经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正是有了他们这种实干精神,不断激发、激活东明镇的发展潜力。
东明镇党委书记李青波表示,在全县上下“加把劲、跑起来”,全面推进现代化卢氏新实践的关键时期,县委作出了“实施‘三项工程’·蓄积‘拼’的动力”部署,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非常关键,我们将进一步用足用好围城斗争、洛师西迁等红色资源,实施“以红促绿,红绿融合”工程,唱响兴业富民曲。全力服务河洛康养度假区项目,做好配套承接;加快实施卢灵古道文旅康养示范带、祁寸湾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江渠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让乐业东明成为“小县大城”的强大引擎。“小县大城”的蓝图在河洛古邑起笔勾勒,红色莘川的英雄儿女,将扛牢“融入城市、服务城市、带动城市、增辉城市”责任担当,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劲,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更加精彩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