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项工程”·蓄积“拼”的动力 | 潘河乡:大学生返乡创业,归巢筑梦变身“新农人”
12月6日,在潘河乡禹王村,返乡创业大学生张超超正在组织工人采收平菇,一排排菌包整齐摆放,一簇簇平菇鲜嫩饱满,长势喜人。在潘河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带动和父辈的精神感召下,张超超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凭借想为敢为的拼劲和自强不息的韧劲,用青春和科技,带领家乡人民实现增收致富,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不竭动力。“95后”大学生张超超毕业后曾在山东从事建筑行业,虽在外打拼,心中却始终藏着一颗返乡创业、助力家乡发展的种子。今年春天,他辞掉工作返回家乡开始自己的筑梦之路,经过考察,他动员家人一起租赁了本村10座闲置大棚,发展平菇种植。为了解决平菇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张超超先后到省内外多个食用菌种植生产基地考察学习,经过一年时间的反复钻研,终于攻克了平菇种植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技术难题,在他的管理和运营下,闲置鸡棚变身“蘑菇工厂”,建成了平菇生产和菌棒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基地,截至目前,生产规模达到8万袋,年产值在50万元以上。同时,为当地20余名闲置劳动力提供了采摘、分拣、包装、装运等灵活工作岗位,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也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愿景。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振兴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明确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进一步强调了人才培养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选择返乡创业,在潘河乡,像张超超这样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还有很多。潘河乡坚持挖掘吸纳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各类人才,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搭建创业宣传平台,拓宽乡村人才来源,吸引各类人才回乡创业,激荡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如今,在广袤农村,众多返乡创业人才正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