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卢氏县人民政府 > 监管执法 > 文章详情

卢氏县2021年食品安全示范创建自查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1-12-29 09:36 来源:卢氏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作者:

   卢氏县于2020年完成省食品安全县验收,2021年1月7日获得“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命名。一年来,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四个最严”为遵循,以示范创建持续提升为引领,紧紧围绕《河南省食品安全县(市、区)评价标准细则(2020年版)》,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进一步巩固提升示范创建成果。

一、食品产业基本情况

卢氏县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7万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是河南省特色农业大县,也是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和“核桃之乡”。全县核桃面积100余万亩,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3亿棒,产业增收大棚5000余座,“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85个;现有食品经营生产单位4707个,其中食品生产企业36家,食品小作坊22家,食品销售企业1481家、餐饮企业824家、小经营店2344家(其中销售736家、餐饮1608家),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口9万余人。

二、创建工作情况

(一)食品安全状况持续稳定良好。近三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2021年完成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1347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695批次),检验量达到4.2批次/千人(其中食用农产品达到2.2批次/千人);检出不合格食品22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17批次),总体合格率98.37%(其中食用农产品合格率为97.55%)。依法应查办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查办完成率达100%,应公开的监督执法、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率达100%。

(二)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落实到位。县委、县政府将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根据机构改革和人事变动情况,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了县食安委负责同志,进一步明晰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在县、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体系中,食品安全指标权重占到3%。县委常委会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食品安全工作汇报,指导推进工作、协调破解难题。各乡(镇)进一步健全食安委、食安办工作机制。县财政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经费保障力度,2021年共投入食品安全专项经费110万元。县市场监管局把食品安全监管作为首要职责,严格落实“四有两责”,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食品安全源头治理扎实有效。一是加强产地环境污染治理。因地制宜选用安全利用类、治理修复类、严格管控类具体措施,有效防控土壤污染。二是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监管。健全以合格证制度为基础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严格落实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推进常规农兽药残留速测,截止目前共抽取样品56个批次、6700个样品,经检测全部合格;配合国家、省、市例行抽检7次、抽检样品147个,合格率为100%。三是严把粮食收储关。粮食收购严格落实“五要五不要”制度,地方储备粮轮换均有四部门下达的轮换计划和验收报告,粮食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没有发现超标原粮。

(四)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措施得力。一是全面推行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相应的检查频次和“双随机、一公开”要求,依照《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实现对各类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对象及其检查项目全覆盖。二是聚焦风险防控,突出重点治理。根据风险研判,将“一小一老一聚餐”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专题解决卢氏一高餐厅食品安全问题,对10家校园内小卖部实施关停。全县22家敬老院食堂实现了“6S”管理全覆盖,组织开展保健食品“五进”科普宣传活动。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要求减少集体聚餐和就餐人员集聚。加强网络订餐专项治理。严格清真牌证管理。加强对现制现售食品的监管。打击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开展肉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力度。排查现制现售饮用水运行情况。组织对涉及糕点、肉类等12大类畅销食品进行专项抽检,合格率为100%。三是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推进落实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防护,运输工具消毒、信息登记等措施,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进口冷链食品“三专、三证、四不”要求,摸排建立冷链食品经营门店、农贸市场、水产品经营门店台账,做到冷链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风险可控。

(五)违法犯罪行为得到严厉惩处。有力有序推进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加大对过期食品、制售假劣食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落实“处罚到人”、从业禁止、终身禁业等惩戒措施,按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今年以来查处各类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件48起,已结案41起,罚没款96500元。公安部门查获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案件案件9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4人,移送起诉5人。

(六)压紧压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履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法定义务,自觉加强生产经营过程管控,积极推进肉类、蔬菜、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衔接机制。扭住食品流通安全“牛鼻子”,对全县161家食品批发商2027个品种,实行食品批发环节备案登记制度。建成卢氏县食用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45个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监管平台,建立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信息化高效管理。为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检测室仪器设备,为15个种植、养殖和水产生产企业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设备和追溯平台设备,进一步完善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七)推动食品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行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可溯化”建设。制定《卢氏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标准入户率达到100%。建立市级标准化示范点5个、面积10000亩,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药兽药使用。引进优良品种15个,引进推广先进技术5项,推广面积6000亩。全县现有“三品一标”产品85个,其中地理标志产品6个,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42个,无公害农产品33个,生产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1%。建成卢氏县食用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全县各食品生产企业、大中型食品经营企业、单位食堂全部实现“6S”规范管理。辖区内118家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中型以上社会餐饮109家全部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天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善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西北大学、西交大开展香菇多肽多糖提取技术合作,原荣农业与北京林业大学在核桃深加工领域开展一系列科技合作。

(八)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稳步提升。举办规范行政执法、推进依法治县培训班,结合典型案例,从转变执法理念、促进关系和谐、严格规范执法等方面解读推进服务型执法的意义、途径以及现实需要,提升了基层监管执法人员的理论知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建立完善各级应急处置预案,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学习培训,健全完善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落实食源性疾病哨点监测,全县20个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县中医院全部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截至10月底,全县22家医疗机构共上报相关病例1221例次,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总结梳理我县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和亮点进行宣传报道。组织监管执法人员和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开展“食品安全你我同查”活动,促进责任主体规范经营。与兄弟县市区开展示范创建观摩交流活动。在《中国食品安全报》《中国食品安全导刊》《黄河时报》等报纸,河南食安网、大河网、今日头条、三门峡市场监管、清清卢氏等平台刊发信息30余篇。开展党政一把手谈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县主要领导接受三门峡电视台采访,三门峡日报刊发了我县关于食品安全工作主题通讯,县主管领导在全市食安委会议上作示范创建持续提升交流发言。

(九)着力打造食品安全共治局面。县食安办组织各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敬老院负责人,市场监管局、卫健委、教体局等10个部门主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40多家大中型餐饮单位负责人,共120余人召开卢氏县食源性疾病防治专题讲座暨开展夏季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会议。结合夏季食品安全形势,分析研判风险点,提出了具体防控措施;解读了冷链食品经营、病媒生物防治、“6S”管理、集体聚餐报备等规范要求。印发《落实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措施加强夏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并跟踪督查和总结通报。围绕“尚俭崇信、守护阳光下的盘中餐”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组织开展重点活动6项、系列主题日活动12项。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六进”活动,进行食品安全“辟谣”与科普教育,集中销毁没收的不合格食品,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组织召开小餐饮、小食品店提质行动培训会,130家小餐饮经营店负责人参加线下培训,52个单位808人参与线上培训,296人取得结业证书。强化协调联动,深入实施 “基层吹哨、部门响应”食品安全问题发现工作机制,健全基层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违规问题网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能够即时响应。今年以来县市场监管系统接到各类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和问题隐患报告270余例,其中通过12315平台受理70例均已办结。积极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今年参保企业5家,均为餐饮业,累计保费总额7700元,未发生理赔。

三、特色亮点

利用优异的区域优势,打造以核桃为主的卢氏林果绿色品牌。目前拥有核桃基地100余个,核桃面积100余万亩,核桃加工企业3家和豫西最大的核桃交易市场。通过高接换头的方式进行品种净化,在推广“辽核、香玲、豫丰、中林、绿岭”5大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引进了市场稀少、前景广阔、价格较高的红仁核桃试验推广。

建成卢氏县食用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45个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监管平台,建立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信息化高效管理。为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检测室仪器设备,为15个种植、养殖和水产生产企业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设备和追溯平台设备,进一步完善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2021年,面对灾情、疫情和贸易摩擦多重影响,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和“万人助万企”活动,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引导重点外贸出口企业,积极调整企业战略,加大罐头和调味品等优势农产品加工产品出口,两者占出口总额60%左右。组织渤海香菇交易中心、献民茶业、卢艾康等8家企业参加“三门峡名优产品世界行——日本云洽谈对接活动”。5月1号,首趟卢氏农产品班列在三门峡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顺利开行,畅通了我县农产品出口绿色运输渠道。

为了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评议考核机制,按要求认真上报我县对食安委成员单位考核工作的经验做法及相关建议,受到市食安办通报表扬。

四、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检验检测体系尚不健全。目前当地没有适当的食品安全“双认证”检测机构,监督抽检完全依赖远在郑州、西安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一方面行政成本太高,关键时候远水救不了近火;另一方面丧失了培植技术力量的环境条件。现场快检属于监督执法的辅助手段,无法与实验室检测的严谨规范和纵深灵活相比。近年来省内外发生的诸多食品安全事故,没有一场能够有效查清致病因素的。下一步,力求统筹整合县级检验检测资源,落实食品检验机构配备标准要求,服务县域食品企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二是食品安全责任险推动工作缺乏后劲。在金融工作局的配合下,目前有7家保险公司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业务,但只有两家公司取得进展。参保食品企业相比去年虽有明显增加,从总体来看成效仍不乐观。下一步,县食安办将加强协调,积极推动,努力取得显著成效。

五、创建自评情况

按照“食品安全状况持续良好、党政同责落实到位、食品安全源头治理有效、严格实施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建设明显提高、社会共治格局基本形成”九个方面评价内容,分值共计500分,自评关键项得312.0分(总分值为315分),基本项得158.8分(总分值169分),鼓励项5分(总分值16分),未出现否决项情形。

综上,总得分为:关键项+基本项+加分项=312.0+158.8+5

=475.8分,符合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跟踪评价要求。

六、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思路

2022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用铁的标准抓食品安全、铁的手腕整治隐患、铁的心肠进行问责、铁的办法实现本质安全,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一是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二是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三是进一步强化社会共治。四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食品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五是全力配合三门峡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深化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


  

              卢氏县政府食品安全办

                 2021年12月19日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